膠東在線11月25日訊(記者 欒雪)胚胎是一粒小小的種子,落入正常的子宮內膜,才能健康成長。慢性子宮內膜炎是一種持續且隱匿的炎癥,可影響胚胎的植入和發育,引起不孕、復發性流產、反復胚胎種植失敗等問題。
煙臺毓璜頂醫院生殖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趙冬梅介紹,慢性子宮內膜炎則比較“隱匿”,有時無臨床癥狀,也可引起經期延長、經間期出血、慢性盆腔痛、性交痛、白帶增多等不適,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而被“忙忘了”。認識一種疾病,從了解它的病因開始。
目前認為微生物感染是子宮內膜炎的主要病因,子宮腔內的主要微生物為乳酸桿菌,它們與機體免疫系統維持著動態平衡。當有致病微生物“闖入”,破壞了子宮腔內的微環境,就會引起炎癥。這些導致子宮內膜炎的“不速之客”可能有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結核分枝桿菌、支原體等。
趙冬梅提醒:有宮內節育器的植入史、既往流產史、雙側輸卵管堵塞史、經期延長等的女性是慢性子宮內膜炎的高危人群。
隨著宮腔鏡及組織病理的普及,越來越多慢性子宮內膜炎得以確診:
1、宮腔鏡
宮腔鏡可直視觀察子宮內膜,目前比較公認的慢性子宮內膜炎鏡下特點為:子宮內膜間質水腫;局灶或彌漫性內膜充血(“草莓征”);子宮內膜微小息肉,有蒂并伴局灶性或彌漫性的內膜充血的息肉。
2、組織病理學檢查
目前,組織病理檢查子宮內膜間質漿細胞浸潤是診斷慢性子宮內膜炎的金標準。通過宮腔鏡定位活檢,并對活檢標本進行漿細胞CD138免疫組化染色是診斷的首選方法。
慢性子宮內膜炎的治療:
1.目前,國內外公認的治療方法是口服抗生素,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妊娠結局。比較常用的藥物有多西環素、甲硝唑或左氧氟沙星,用于嚴重、復發CE;有細菌培養時根據藥敏結果選擇用藥;口服至少2周。
2、對因治療。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有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息肉、輸卵管積水等,可行藥物治療、宮腔鏡、腹腔鏡手術治療。
如有異常子宮出血、月經不調,則調理月經:人工周期(雌激素+孕激素)。
掃描二維碼回看直播

責任編輯:欒雪